服务热线
0377-65277007
猪流感病毒是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(PRDC)的关键病原之一,感染后容易引起继发性及并发性感染,导致猪群病情加剧、生产性能大幅下滑,严重时可引发肺炎并导致高死亡率。如未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,猪场经济损失将极为惨重。
临床症状及病变表现
猪流感潜伏期通常为数小时至数天,发病突然,1-3天内可能造成大批猪只发病。感染猪体温迅速上升,常在40℃-42℃之间,个别病例可高达43℃。病猪表现出精神不振、食欲减退或废绝,喜欢扎堆卧着,肌肉和关节疼痛明显,不愿活动;同时出现呼吸急促困难、频繁咳嗽、眼分泌物增多、结膜潮红,鼻孔流出清涕或粘稠鼻液,部分猪口中会流出白色泡沫状分泌物。
剖检发现,鼻、喉、咽、气管及支气管粘膜充血肿胀,气管内可见大量血性粘液泡沫。病变肺组织与正常肺界限清晰,切面呈鲜红牛肉状,病变常集中在肺尖叶、心叶和中间叶,呈不规则对称分布。肺组织膨胀不足,略有塌陷,周边组织气肿且苍白;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显著肿大并富有汁液。部分病猪可见心包积液并伴有纤维素沉积,脾脏轻度肿胀,同时胃肠粘膜发生卡他性炎症,十二指肠充血明显。
诊断方法
结合流行情况、临床表现及剖检病理变化,基本可以初步确诊。进一步可以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猪流感抗体水平,抗体滴度低于1∶20判为阴性,高于或等于1∶40判为阳性。必要时,可进行动物接种试验以确诊。
防控措施
加强环境消毒:猪流感病毒对碘类消毒剂、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特别敏感,应使用有效消毒剂对猪舍、器械、食槽进行彻底消毒,并定期进行带猪喷雾消毒,降低环境中病原数量。
严格引种管理:流感高发季节应减少外购猪只,确需引种时要实施严格隔离检疫。同时,猪场应杜绝饲养禽类,尤其是水禽,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。
避免交叉感染:防止猪只与流感病毒携带者(如禽类、鸟类及患流感的人)接触。一旦爆发,很难完全阻止传播,因此预防工作尤为关键。
优化饲养环境:保持猪舍通风干燥,清洁卫生,尤其在气候突变时加强防寒保暖,减少冷应激发生。
疫苗免疫:在猪流感高风险区域,应有计划地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。
提高机体抵抗力:天气多变或疫苗接种期间,可在饲料中添加提升免疫力的专利产品“生命素”,有效预防猪流感及混合感染。
治疗方案
治疗应遵循早发现、早隔离、早治疗的原则,采取提高免疫力、抗病毒、控制继发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等综合措施,效果较好。
常规治疗:可选用柴胡注射液(小猪每次3-5ml,大猪5-10ml),30%安乃近注射液3-5ml(每50-60公斤体重),复方氨基比林5-10ml,并配合青霉素、氨苄西林、阿莫西林或先锋霉素类抗生素。
重症治疗:重症猪只可采用青霉素600万IU+链霉素300万IU+安乃近50ml,适量添加地塞米松,肌肉注射,每日两次。
对症支持:呼吸困难的猪只可使用氨茶碱平喘,尼可刹米改善呼吸,苯甲酸钠咖啡因提升心脏功能,同时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复方氨基比林、安乃近等。
辅助康复:治疗过程中搭配电解质多维饮水,有助于病猪恢复体力;同时建议饲料中添加纯中药制剂“清瘟败毒散”,能有效提升免疫水平,促进恢复,减少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