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
0377-65277007
消毒,是猪场最容易忽视、却最能“保命”的投资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有些猪场几乎全年没有大的疫病暴发?不是因为他们“运气好”,而是他们把一件事,做到了极致——消毒。
很多猪场在投入上,最舍得的是药,最犹豫的是“消毒剂”。
但在我看来,消毒,才是猪场真正的“防病**战线”。
一、为什么你越不重视消毒,猪场就越容易爆发疾病?
在生物安全体系中,我们一直强调“三要素”:
有无传染源(带毒猪、人、老鼠、工具等);
是否有传播路径(空气、水源、粪污、人员流动等);
是否存在易感猪群(未免疫、体质差的猪只);
而“消毒”的核心作用,就是切断传播路径!
如果传播路径不切断,那你花再多的钱打疫苗、上药、配营养,都像是在漏水的桶里加水,治标不治本。
二、一个真实案例让我彻底改变对“消毒”的认识
几年前我走访了一个年出栏5万头的现代化猪场。他们的兽药费用远低于同行——不到50元/头,而每头猪在消毒上的花费却超过了60元。起初我以为他们用药少是因为猪长得好,但深入交流后才发现:
“我们的理念就是:能靠消毒解决的病,绝不让它发展到需要吃药。”
这个猪场在每个环节都建立了清晰的消毒标准流程:
母猪产前洗澡,杜绝病毒带入产房;
员工出入猪舍要淋浴换衣,工具专舍专用;
收猪车进厂必须高压清洗+泡沫消毒+静置24小时;
空栏期清洗+泡沫碱+熏蒸三步走,空场不少于7天……
最让我震惊的是,他们的保育成活率能稳定在98%以上,而且连续两年未出现PED、伪狂犬、蓝耳的暴发。
这不是靠药打下来的,是靠“消毒习惯”打造的系统免疫屏障。
三、消毒不到位的猪场,正在承担这些隐性成本!
很多老板总问我:“现在药也打了,猪怎么还是爱拉稀、咳嗽?”
我的回答很直接:
你舍得花1块钱预防,却要花10块钱治疗,甚至花100块钱处理死亡后的损失。
你有没有统计过一头病猪会拉高多少饲料成本?
有没有想过反复用药带来的抗药性、耐药菌问题?有没有衡量过病猪群的生长速度被延迟、出栏期被拉长带来的养殖周期浪费?
其实,消毒花的是小钱,换的是猪场“平安无事”这笔大利润。
四、我的几点实用建议:让消毒不再是“形式主义”
1. 消毒不是洒点水,是有标准的流程
建议制定具体的SOP流程,比如人员、车辆、工具、猪舍、产房的每一类消毒要有固定频次和方式。
2. 消毒剂不必贵,但要选对类型、搭配使用
针对不同场景使用复合季铵盐、过氧乙酸、戊二醛、二氧化氯等,交替使用才能避免耐受。
3. 清洗+消毒=完整闭环,不能只做一半
粪污未清干净直接喷消毒水,是无效操作。一定要高压清洗→晾干→消毒三步走。
4. 强化员工执行力,别让流程纸上谈兵
每一次疾病爆发背后,往往都是某个“人性漏洞”——消毒池干了没加、工具混用、脚套懒得换。管理跟不上,再好的制度也只是装饰。
五、消毒,不是“成本中心”,而是“利润保障线”
有人问我:“怎么让猪场赚钱?”
我的答案是:让猪不生病。
而最省钱的防病方法,不是喂药打针,而是把消毒做到位!
一个舍得在消毒上投资的猪场,才是真正懂养猪的场。
【总结】养猪是一门“精细防控的艺术”
在疫病高发的今天,猪场管理的重心正在从“治病”向“防病”转型。而消毒,是这个转型的起点。
想让猪群更健康?先让环境干净;
想让药费更低?先让消毒更细;想让利润最大化?别怕多投一点在基础生物安全上。
从今天起,别再小看消毒的力量。它不只是喷喷洒洒,更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哲学。